
中新網9月5日電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于9月4日發布最新報告《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2020:新動力、新格局、新戰略》。報告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對傳統金融的一場深刻改造,互聯網金融競爭將圍繞基礎設施、平臺、渠道、場景四大領域展開。對場景的爭奪戰已經非常激烈,但遠未停止,而基礎設施可能是下一步的焦點。
據介紹,該報告是BCG發布的第一份關于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報告。報告全面揭示了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取得快速發展的驅動力;提出并深入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四大核心競爭領域及其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啟示;創造性地提出了BCG獨有的適應型戰略(Adaptive Strategy)及其五大優勢,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變化和發展;最后,報告還量化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社會經濟價值。報告作者之一、BCG資深合伙人、亞太區金融機構專項負責人鄧俊豪(Tjun Tang)表示:“互聯網金融是近兩年中國金融行業最具活力的領域,其發展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本次BCG推出的報告是希望在各種熱鬧的討論中,通過對本質問題的分析和關鍵問題的提出,促使各方對互聯網金融的思考回歸理性。”
新動力。報告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對傳統金融的一場深刻改造,脫胎于中國巨大的金融市場潛力,由技術的進步、客戶的改變所驅動,并將在監管的包容下不斷探索前行。
當前,高達94%的中國家庭可投資資產在10萬美元以下,如此廣大的客戶群往往面臨投融資渠道不暢的困境,并且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憑借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新的技術手段正在改變這一局面。一方面使得客戶需求更加顯性化,更容易被低成本地發現,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并提高了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客戶逐步從被動接受金融服務向金融民主和金融自主轉變,倒逼金融行業從“以我為主”向“以客戶為主”轉型。監管包容則為這一切的發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
新格局。互聯網金融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和致勝要素。除傳統金融機構外,互聯網公司、互聯網金融新興從業者(P2P、眾籌、垂直搜索等)、通信運營商、基礎設施提供商也將大量涌入。競爭的焦點將集中在基礎設施、平臺、渠道、場景這四大領域。
報告作者之一、BCG董事經理、BCG中國金融業智庫負責人何大勇表示:“目前我們已經看到各類機構正在圍繞這四大競爭領域布局。對場景的爭奪戰已經非常激烈,但遠未停止,而基礎設施可能是下一步的焦點。未來哪些機構能夠圍繞這四大制高點找準自己的主戰場,建立清晰的競合策略,誰就能握有先機。”
新戰略。隨著致勝要素和競爭格局的改變,傳統金融業的經典競爭戰略可能逐步乏力,過去企業賴以生存和競爭的規模優勢、價格優勢、渠道優勢和傳統的戰略規劃方法已遠遠不夠。市場參與者們需要以更靈活、更動態、更前瞻的適應型戰略(Adaptive Strategy)來應對新的競爭,并通過試錯優勢、觸角優勢、組織優勢、系統優勢、社會優勢來真正建立和執行適應型戰略。
報告稱,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一次啟蒙,使大家真正開始意識到‘以客戶為中心’的重要性。但意識的轉變還只是第一步,如何樹立新的戰略思維,調整內部體制機制以適應新的競爭,這是所有傳統金融機構都必須面對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還將創造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價值,通過低成本、創新的商業模式促進普惠金融的實現。例如,預計到2020年,將我國基金投資理財覆蓋率從3%提升至25-30%,基本與發達市場持平;將我國小微融資覆蓋率從11%提升至30-40%,為超過3,000萬家目前未被覆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渠道。此外,互聯網金融也將成為中國金融改革強有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