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血友病”貼吧被賣與商業機構,原吧主呼吁抵制虛假廣告、保護病人權益一事引來各方關注,百度方面亦于昨日正式表態,百度所有病種類貼吧全面停止商業合作。
“其興也勃”,互聯網行業在中國興起雖不過二十余年,但隨著每年的高速增長,其對中國經濟之貢獻日漸突出,在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亦被寄予厚望。同時,也誕生了諸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攜程之類位居世界前列的互聯網公司。
野蠻生長之下,一些少見于傳統行業的社會、道德問題也開始凸顯。近日,百度“血友病”貼吧被賣與商業機構,原吧主呼吁抵制虛假廣告、保護病人權益一事引來各方關注,百度方面亦于昨日正式表態,百度所有病種類貼吧全面停止商業合作。
百度被推上風口浪尖并非首次。去年4月,百度和莆田系醫院“開戰”即讓旁觀者大跌眼鏡,二者曾經是互為依傍的利益同盟,前者通過競價排名,為后者引來大量患者,而后者則為前者貢獻巨額廣告收入。在莆田系民營醫院發展過程中,依靠巨額營銷投入,狂砸廣告費,吸引甚至騙來患者,乃其主要盈利手段,而百度成立伊始,即與其密切合作,互聯網時代甚至成為最主要的合作者。
近年以來,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整治一直不曾松懈,百度亦曾因傳播色情信息、百度文庫侵權被罰。然而,不論是競價排名,還是將貼吧售與商業機構,現行法律似乎尚未有明確界定,但其引發的道德層面問題卻值得深思。
以貼吧事件為例,百度將部分疾病類貼吧賣給民營醫療機構甚至個人,而買者在貼吧里宣傳虛假信息,如宣傳血友病、糖尿病這類目前醫學上認為無法根治的疾病,可以通過其醫療機構或購買其藥品根治。一來可能誤導患者,令其損失錢財;二來耽誤患者正常治療,關乎人命。同時,百度貼吧作為一個公共平臺,其發起、組織和興起,往往都是大眾來完成,百度方面鮮有參與,百度方面是否有權將其出售,亦值得商榷。
百度而外,另一家互聯網公司攜程近日亦卷入“假票”風波,令人不勝唏噓。互聯網作為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不免陷入“公地的悲劇”,盲目追求利潤與客戶的同時,往往遭遇涸澤而漁的開發與利用。真實與虛假共生,私利與公益并存,互聯網亦淪為是非地和名利場。
欲避免互聯網行業出現“公地悲劇”,首先要加強法制建設。談及相關法規,《反不正當競爭法》即規定:“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百度作為搜索引擎的提供者,本應站在獨立第三方立場上,向社會提供公開信息,應該對搜索結果的客觀公正秉承誠實信用原則,而不應該以此牟利,從而喪失競爭的公平。而百度以排名為誘餌,以競價為手段,以盈利為目的,使得其已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廣告行為,還應受到《廣告法》的約束。
然而,《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二十多年前制定的法律,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需要進行完善和修訂,以期多角度出發明確政府、互聯網平臺、商業機構和個人的“責權利”。而監管方式上,要以市場準入和行政處罰為主,設立“負面清單”,并加大對網絡虛假信息和虛假宣傳的打擊力度。
與此同時,要讓互聯網企業,特別是標桿型企業從道德上加強自律,以帶動行業良性競爭、健康發展。百度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互聯網企業,實施搜索競價排名,對于行業發展和后來者影響尤為不佳。
回顧歷史,近代以來中國工業發展殊為不易,諸如張謇的紡織、榮氏兄弟的面粉和棉紗、侯德榜的化工,他們撐起中國近代工業依靠的不僅僅是占有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的家國情懷和掀起的“實業興國”浪潮。期待在法制建設逐步健全、行業自律日益加強的背景下,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能夠走出健康發展之路,托起經濟轉型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