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全球市場開年巨震令不少對沖基金虧損幅度瞬間飆升至兩位數,當大幅波動成為新常態時,對沖基金行業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挑戰。
近年來,對沖風險顯然已不再是對沖基金的首要任務,追逐高收益使得其暴露于更高的風險當中。2016年初,全球市場開年巨震令不少對沖基金虧損幅度瞬間飆升至兩位數,當大幅波動成為新常態時,對沖基金行業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挑戰。
對沖基金行業損失慘重
變幻莫測的市場走勢、意外頻發的全球巨震令曾經風光無限的對沖基金業很難再輕而易舉的押對“賭注”。
近日,據媒體報道稱,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基金兩大旗艦基金之一的“純阿爾法”策略基金(Pure Alpha),在2月份前兩周已虧損了10%,該基金規模約為810億美元。
該只“純阿爾法”基金,采用傳統對沖基金策略,通過預測宏觀經濟走勢,對于多種包括股票、債券、大宗商品以及貨幣的走勢進行“下注”。統計顯示,自成立以來該基金的回報率為12.8%,2015回報率為4.7%,高于去年基金業的平均回報。
全球市場波動加劇無疑是導致“純阿爾法”基金大幅虧損的直接原因。作為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里奧(Ray Dalio)在2月18日致投資者的信中無奈的寫道,“投資者應該理智的看到未來經濟風險遠高于收益”。
他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各大央行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已經不多了。“美聯儲加息對于經濟的刺激作用小到可憐,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負利率’也遠不及央行自己預期的那么有效。”
與橋水基金出現大幅虧損相比,經常長達10年的美國對沖基金公司——橙色資本(Orange Capital)則在上月初無奈選擇“關門大吉”。
橙色資本成立于2005年,此后多年一直保持著超過10%的年化收益率,然而近年來該基金業績逐漸下滑,尤其是2015該基金規模大幅縮水,最終不得不關門并退還投資者剩余約10億美元的基金。
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橙色資本表示,市場流動性不斷惡化,特別是高收益債券和不良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十分緊缺,而相對周期較短的對沖產品則出現快速增長。“對投資者而言,在信貸周期轉變的情況下,向Orange Capital這種通過傳統的流動性對沖基金策略來進行債券投資已經變得很困難。”
據對沖基金行業數據公司eVestment統計,今年1月份,其追蹤的對沖基金只有約三分之一實現了盈利,這個行業平均損失約為3%,以股票和高收益固收市場投資為主的基金則損失達到4.5%。
對沖基金行業咨詢公司Agecroft Partners董事總經理Don Steinbrugge近日表示,2016年對沖基金清盤關門的數量或再創新高。2015年,由于對沖基金行業整體業績慘淡,大量小型對沖基金公司選擇關門,尤其是在去年三季度關門數量較二季度大幅上漲約20%;在歐洲市場,去年清盤關門的對沖基金數量首次超過了新增數量。
對沖基金行業資產規模有望超3萬億
盡管對沖基金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但在高收益的吸引下,仍不斷吸引資金涌入。
德意志銀行近日發布年度替代性投資調查報告(Alternative Investment Survey)。該調查被認為是業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對沖基金投資者調查。今年參與調查的對沖基金投資機構達504家,管理資產逾2.1萬億美元,通過該調查可以很好洞察對沖基金行業在2016年的投資態勢和資產配置計劃。
接受調查的504家對沖基金投資機構認為,今年對沖基金的資產規模預計將增長約5%,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同時今年對沖基金的收益率將有望超過股市。
“盡管2016年對于全球金融市場和對沖基金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投資者依然執著于他們的對沖資金項目,調查中有41%的投資者計劃在今年提高他們在對沖基金上的配置。” 德意志銀行全球投資機構經紀業務聯席主管阿什麗?威爾遜(Ashley Wilson)表示。
調查發現,作為對沖基金資金來源的主力軍,今年養老基金投資對沖基金的規模有望進一步上升。目前,養老基金平均有8%的資金配置在對沖基金,較去年的7%有所增加。此外,有71%的養老基金受訪者表示在使用投資顧問,較2010年15%的比例大幅提高,這或將引導更多養老金流入對沖基金市場。
此外,在對沖基金整體平均收益不斷下降的背景下,兩極分化情況日益嚴重。6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表現最好的25%的對沖基金在2015年的收益率平均超過了10%;而表現最弱的25% 的對沖基金平均虧損了5%以上。對沖基金收益水平的兩極分化,也突顯出投資者對于基金管理公司選擇的重要性,因此德銀預計,今年或將看到更多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上的變化。
在收益兩極化情況下,投資者在對沖基金上的投資組合愈發集中,只需要更少的對沖基金經理來管理更多的錢,從而引發了更為激烈的業內競爭。
德銀在報告中寫道,目前投資者平均會將投資交給36只對沖基金,較2008年的60只大大減少。“鑒于與預期風險相比的超額收益(Alpha)的稀缺性和投資總量方面的顧慮,更多的投資者在集中他們的投資組合,以求更高的回報率,更低的總體成本和更高的投資組合效率。”